禁区内任意球是足球比赛中的一种判罚情况,具体可以分为直接任意球(即点球)和禁区内间接任意球两种。以下是对禁区内任意球的详细解释:

一、禁区内间接任意球
- 定义:禁区内间接任意球是当球员在禁区内犯规,但犯规性质不足以判罚点球时,由对方球员在犯规地点踢间接任意球。
- 规则:
- 攻方在射门之前必须至少触球两次(包括射门的那一次),否则即使取得进球也会被判无效。
- 守方可以设置人墙,但人墙必须退出罚球点9.15米之外(如果犯规地点距离门线小于9.15米,则应在门线上排人墙)。
- 如果犯规地点在小禁区内(球门区),则罚球地点应设在离犯规地点最近的小禁区线的点上。
- 常见犯规情况:
- 守门员用手和臂部持球超过5~6秒,被判为故意延误时间。
- 队友刻意用脚传给门将的球,门将用手接,被判为违例。
- 队友投掷界外球被门将用手接到,被判为违规。
- 守门员在控制住皮球之后,将球重新放到地上准备开球时,在没有队友或对手碰到球的情况下再次用手碰球(不包括脱手的二次触球,裁判会现场把握)。
二、点球(直接任意球)
- 定义:点球是在禁区内,如果防守球员犯规(如手球、铲球犯规等),且犯规行为阻止了对方可能的进球机会,则裁判会判罚点球。
- 规则:
- 点球由攻方球员在点球点踢出,除守门员外的其他守方球员必须站在禁区外。
- 如果点球被攻方球员踢进,则攻方得分;如果点球被守方球员扑出或攻方球员踢偏,则比赛继续进行。
三、注意事项
- 在禁区内判罚任意球时,裁判会根据犯规的性质和地点来决定是判罚点球还是禁区内间接任意球。
- 禁区内间接任意球的判罚需要攻方球员遵守两次触球的规则,否则进球无效。
- 点球是足球比赛中非常重要的得分手段之一,因此防守球员在禁区内需要特别小心,避免犯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