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的职业化历程,可以追溯到1994年那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年份,在此之前,中国足球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作,缺乏市场竞争和激励机制,导致球队实力普遍较弱,国际竞争力不足。
1992年,中国足协在北京西郊的红山口召开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被誉为中国足球的“红山口会议”,会议以改革为主题,决定把足球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发展方向,随后,在1993年的“棒槌岛会议”上,中国足协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化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包括实行俱乐部、教练员和运动员注册制,实行球员流动,继续实行球员身体素质测试等。
1994年,中国足球正式迎来了职业化元年,这一年,中国足协在昆明进行了20支队伍的体能测试,标志着中国足球开始向职业化方向迈进,同年4月17日,经过重新包装的万宝路杯1994年全国足球甲级队(A组)联赛在成都开幕,这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后的第一届联赛,也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自此以后,中国足球在职业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虽然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挑战,但中国足球的职业化进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超联赛已经成为亚洲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足球联赛之一,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球员和教练员的加盟,中国足球也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荣誉和成就,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